廿载如一日,潜心郭氏文化研究
——读《时代的烙印》有感
郭竹松
郭世科,山西省汾阳市人,1937年出生,1954年参加工作,1959年入党,大专文化,副研究员。1998年从汾阳市人大退休后,就潜心研究郭氏文化,按照“打基础、搭平台、唱大戏”三步棋步骤,收编出版十余部郭氏文化专著,2006年发起并经省民政厅审核批准创建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,与海内外郭氏建立了广泛的联系,为郭氏文化研究做出突出贡献。
郭世科先生最新出版的《时代的烙印——报刊文稿影印集(1959-2021)》一书中,有诸多郭氏文化研究的文稿,现采撷一二,与大家共赏。
在书中,我所读到的郭世科所写的郭氏文化研究文章,最早一篇是2000年10月10日《山西晚报》发表的《汾阳挖出唐代墓志铭,郭氏研究有了新佐证》,文中言:“9月25日,汾阳市博物馆在城西南7公里处石家庄村,征集到一村民在建房挖根基时发现的一块唐代石刻《大唐宋府君墓志铭并序》。该《墓志铭》刻有‘君讳胤字承祖西河孝义人也’,‘开元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葬于汾阳城西南七里平原’等字样……”,说明至少从2000年开始,郭世科已经有意识研究郭氏文化。
2004年12月,《文史月刊》发表郭世科的《天下郭氏同根共祖》,对郭氏起源进行考证,参与争鸣,此文还以《汾阳为郭氏之根源》为题全文发表在台湾出版的《山西文献》66期。(第141-144页)
2008年,郭世科和王仲璋在《汾州乡情》(第4期)发表《又一唐代郭氏墓志铭在汾阳出土》,“墓志记载:‘君讳彝,字士论,太原西河人也,周王季虢叔之裔,汉司徒郭泰之后。’‘武德草创,守固赤诚,摧弥群凶,殊功莫昆。乃授朝散大夫,又加上骑都尉。’逝于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。”(第139页)
大概从2000年开始,郭世科关于郭氏文化的文章不断面世,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第2期发表的《让郭氏文化在汾阳发展中起独特作用》,明确提出“郭氏文化是汾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古汾州辖县共有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。古汾州辖县应该如同三门峡市打造虢国文化那样,联手打造郭氏文化。”郭世科在文章中献言献策,就如何打造郭氏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,这对于郭氏文化乃至地方文化的研究,无疑是莫大的福音。要知道,目前很多地方姓氏文化一直停滞在民间层次,很大原因就是无法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。(第162-164页)
难得可贵的是,郭世科并没有停留在姓氏源流、迁徙、分布等研究层面,而是深入挖掘郭氏文化的深厚底蕴,如发表在2006年总第8期《国学文化》中的《汾阳王一生作为,处处体现着老子的哲学思想》(第296-298页)、发表在2010年第2期《国学文化》中的《<打金枝>所传达的儒家和谐思想》(第166-167页)、发表在2019年第3期的《在家谱的作用下,传承好家风,为国做奉献》(第210-211页),则把郭氏(姓氏)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。在这里,姓氏文化不仅仅是本姓、本族的事,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瑰宝。
当然,关于郭氏文化活动中的联谊记载、编谱心得、调研考察……更是常见诸书中,我在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,如果大家有缘能阅读此书,肯定会受益良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