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山西郭氏文化网-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官网 >> 史实考证 >> 浏览文章
虢国被灭,虢人几番播迁,郭氏千年拼搏的史诗
日期:2022年11月24日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: 次 

 

 文豪憾事

       郭沫若是现代郭氏骄子,他写过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,《奴隶制时代》,《甲骨文研究》,《青铜时代》等著作。曾任“中国文联主席”,“中国科学院院长”,“政务院副理”,“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”,“全国政协副主席”等职。由于他家四川乐山沙湾的老屋内,世代悬挂着“汾阳世第”的金字匾额,他认定是由山西汾阳迁出的汾阳王子仪公后裔,他为自己称名“汾阳主人”。
       1965年12月4日,自诩“汾阳主人”的郭沫若,首次踏上汾阳的土地。先生年已73岁,来汾阳寻根问祖,是想了却心中的夙愿。他内心郁积着一个心结:先祖郭有元乾隆时从福建宁化石壁村迁往四川乐山,宁化与汾阳千里之遥,它们之间是怎样的谱系关系呢?
       作为一代史学大师,他曾经厘清过许多学术难题,但却没有厘清自己的祖脉根系。那是一个为工农兵服务的时代,是一个无产阶级思想占领文化阵地的时期。那时的祠堂、家谱这些优秀文化,通被视为“旧文化”余孽。正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,在没有厘清谱系关系的情况下,先生耿耿于怀,抱憾终身地告别尘世,于1978年6月12日辞世。
       事过二十三年后,四川地区出现寻根系谱活动。重庆110中学退休教师黄久恒,辗转福州、宁化、龙岩等地,通过查阅地方志和石碑,经过条分缕析,去伪存真,揭示了郭老的身世。
       郭子仪“再造唐室”,显赫四朝;“树大根深,枝繁蔓长”。特别是僖宗之后,社会出现动乱。公元876年(乾符三年),僖宗移都洛阳后,黄巢又攻克禹城、郏城、汝州,东都洛阳震动,郭氏后裔无奈加入了南下避难的行列。《福州郭氏支谱》载:“虢叔后裔七十世孙郭子仪生八子,长子郭曜子孙徒河南光州固始县。懿宗咸通年间,王审知堂弟王想任闽省节度使。郭曜孙郭嵩(官授枢密使),随同王审知从弟王想,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奉王(汾阳王)图像香火入闽,居于新宁县郭坑村(今福州长乐芝山)。郭嵩子孙又徙居兴化、泉州、仙游、莆田。宋孝宗时,莆田郭氏裔孙常胜的两子一天与一育,徒居长溪大桥头(今霞浦赤岸)。宋嘉定七年(1214年),一天之子若仪,一育之子若凤一同迁居本邑秦溪。
       在福州长乐县郭坑村有座福惠庙,庙中存一石碑。这是宋嘉定十年的石碑,但已是第二次刻文复制。碑文称:“王想避乱来闽于此,摄事斯邑,草创神祠末暇记述,敢以本庙碑铭移到庑下,以垂不朽”。“汾阳郡王尚父郭公铭庙,唐贞元二年汾州所立也”。“因汾阳王之裔孙嵩公奉汾阳王香火至,家于芝山,即山之北,峙溪为庙。”“赏刻汾庙旧碑,系以原始,嵌东壁”。“阅年滋久,子文录落。”“惟汾阳王植勋于唐,垂沐于宋”,“往岁大水巨侵,山人祷于王,或蝗虫鱼之患,雷电昼晦,乃有巨石如屋,推捍庙门,奔流改道,庙已不祀”。“王之灵异,千戴如生,可不敬哉?”“伯震思庙不作,旧碑无存,益无以诒后敬,取碑文重录诸梓,而记其略云”。落款是:“宋嘉定十年岁,朝奉郎议知泰州军陈伯震书于闽长乐芝山郭坑福惠庙。”该碑文与《福州郭氏支谱》记录相吻合。
      黄久恒发现,郭沫若先祖郭有元迁于福建宁化石壁村,此前由龙岩迁来。而郭曜一后裔宋朝时任龙岩武官,后从龙岩迁至宁化石壁村,郭沫若为郭曜后裔无疑。这则消息,当然使九泉之下的老先生倍感欣慰。

 帝王家事

       古时封王,多是封给皇帝亲族,功臣宿将。历史上王爵大小有别,周朝分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。唐朝也有亲王、郡王之分。皇帝的子嗣称亲王,皇帝的女儿称公主。郭子仪不是皇帝亲族,因平息“安史之乱”,天纵奇才,堪以大用,他“再造唐室”,功封汾阳郡王,这是皇帝的法外恩典。后来与皇族联姻,扯出来与帝王间的家事。
       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,本人却是出生于华州。《新唐书》卷74宰相世系表载:“华阴郭氏,亦出自太原(汾阳)。汉有郭亭,亭曾孙光禄大夫广智,广智生冯翊太守孟孺,子孙自太原徙冯翊。”该世系表还载:“子仪父敬之的曾祖父为履球,履球的曾祖为郭进,在郭进或其子时迁徙华州。”也就是说:郭子仪自祖上迁华州,在这里已栖居七代。
       子仪家族四代与皇家通婚:六子郭暧娶代宗升平公主;升平公主女儿又嫁给宪宗;郭暧的四个儿子:铸、钊、鏦、銛全是兵器名称,符合乱世习武的祖训。鏦娶顺宗汉阳公主,銛娶西河公主;郭钊三个儿子:仲文、仲恭、仲辞,仲恭娶穆宗金堂公主;仲辞娶饶阳公主。
       最煊赫的要算是升平公主的女儿,宪宗的懿安皇后。她是穆宗的母亲,敬宗、文宗、武宗的祖母。历宪、穆、敬、文、武、宣六朝。宪宗辞世,太子年幼,大臣劝郭太后临朝称制。太后览表垂泪说:“前武氏在朝,蛊惑高宗,擅权乱政。高宗辞世后又蒙掩圣德,恣意孤行,搞得天怒人怨。听到这些事,使我痛心疾首。你们劝我临朝称制,难道是让我效法武氏吗?今太子聪睿,宰相德高贤明,内官不干预朝政,这就是我的夙愿。”
       德宗汉阳公主一次去诉苦,说她们服饰寒酸,想讨一些锦缎。德宗说:“先姑(升平)有言,你们都是皇上的女儿,骄盈贵侈,可戒不可恃。锦缎就不必要了。”
       至德二年九月,郭子仪奉命收复长安。时任广平王的代宗忧心忡忡地说:“事之成败,在此一举。”郭子仪坚定地说:“此行不捷,臣必死之。”此后不久收复长安。上元三年三月,肃宗病危,子仪临危受命。肃宗说:“河东之事,一以委卿”。子仪说:“老臣受命,将死于外,不见陛下,不能瞑目。”
       代宗的宠臣宦官鱼朝恩,屡次加害郭子仪。一次约子仪赴宴,准备伺机下手。士人告子仪多带武士,裹甲赴宴,子仪仅带少数随从从容而去。鱼朝恩问他:“你为啥只带这么几个随从啊?”子仪直言说:“有人说你要害我,我不相信,所以不多带人来。”鱼朝恩为其动容,泣泪说:“若不是遇到你这样的长者,怎能有如此宽厚之心!”
      郭子仪京城汾阳王府,常有官员前来,子仪公忠诚怀国,胸怀坦荡,妻妾不避,以礼相待。唯有卢杞来访,则命妻妾回避,有人问故,他说:“该貌丑心险,心胸狭窄,女眷们见了发笑。倘若他日后得权,我子孙定会遭殃!”
       当然,最有韵味的还是郭暧与升平公主的事。唐大历二年,公元766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,郭子仪时年70岁寿诞。他平息华州节度使叛乱入朝,代宗命置酒祝贺。贺完回府庆寿,六子郭暧与公主吵闹起来。公主初出闺阁,娇贵任性,喜寿之日,怠慢误场。郭暧怨气冲冲地质问:“你仗着父亲是天子吗?我父亲是不想当天子而已!”并动手打了升平公主。升平入宫向父皇告状,反被代宗训斥一番:“我早说过:‘孤之江山,乃卿再造’。他父亲若想当天子,社稷早就不是咱家的啦!”在那个皇权至上的社会,郭子仪认为惹了大祸,便捆绑郭暧入宫请罪,如此忠国爱民的大义之举,更感化了朝廷。代宗大度地说:“不痴不聋,不作阿翁。儿女闺房之言,哪里值得一说。”皇后娘娘的话更加委婉动听:“劝完闺女劝女婿,小冤家任性气煞人。郡王寿诞喜庆日,升平不该惹是非。当面教子是祖训,背后教妻是心计。斗气莫逞强,受气要宽心,豁达大度利人又利己。夫妻间莫要那牛脾气……”。代宗与皇后,劝人斥己,幽默诙谐,深藏哲理与情趣,成为教诲小夫妻的楷模。

汾阳盛事
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古人云:盛世修志,能资治,存史,教化;族兴续谱,可谱宗,睦族,昭后。
      2007年7月27日,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在汾阳成立。旅居海外的郭氏宗亲,万里归来,四海宾朋,汾阳欢聚,盛况空前。如此规模的姓氏文化大会,实属首次。
       西周初期的封国约有百余个,东虢西虢作为百里方国,充其量仅占其百分之二。时间过去了三千年,尽管经过千难万险,郭氏人口已达一千四百余万,跃居全国第十六大姓,这自然是一个跳跃式发展。目前,台湾郭氏为258759人,是台岛第十四大姓。旅居新加波、加拿大、美国、印尼、缅甸、澳大利亚的郭氏,多是从闽赣至台又播迁海外,多认为是郭子仪后裔。他们以“汾阳”为“堂号”,在海外从事各种联谊活动。如果以宝鸡、虎牢作起点,以陕邑、汾阳为止点,以华州、邯郸为侧翼,以闽赣为南迁主线,郭氏迁徙图大致是一个“伞”字形。到台湾后,则呈现不规则的扇形辐射海外。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迁徙,也推动着郭氏文化一波又一波地向前发展。
       2010年7月24日,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,在汾阳召开以“汾阳王文化”为主题的研究盛会,“汾阳王府”隆重奠基。会上,编撰《郭氏史略》,《中华郭氏》的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、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吉教授;编撰《郭氏源流考》,《郭氏文化》,《郭氏文化续》等上百万字巨著的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、社会科学副研究员郭世科先生等发言论证,“和谐之圣”汾阳王形成共识。原山西省政协主席、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郭裕怀;原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、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郭士星热情讲话,均为“研究郭氏文化,弘扬根祖文明”启动了新的开端。

来源:刮晋风(郭姓郭氏人家)
(转发时有所修改,特此说明并向原作者致谢!)     


编辑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