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循祖训 规范家风
——在江西万安符竹“家风的力量”论坛上的发言
郭世科
各位宗长、各位宗亲、各位朋友:大家好!
我来谈点对家风的体会,供各位参考。如有不妥,欢迎指导!
“先治己,后治家,然后才能治国家。”这一祖训,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反复对我讲的。从那时起,我就将这一祖训牢记在心,用以陶冶思想,规范行为。回顾起来,这一祖训,对我的成长,对我的家庭,是起了很大作用的。
退休之后,投身于郭氏文化研究,拜读了诸多版本的郭氏族谱,领略了记载于各种版本郭氏族谱中的诸多祖训家教,学习了先祖先贤的美德家风,特别是在先祖汾阳王子仪公身上,看到了一位完美的形象。而子仪公所以能完美做人做事,史称“一代纯臣,千古完人”,就是因为他践行了孔孟之道,弘扬了中华文明,传承了郭氏家族的祖德家风。我把它归纳为:“遵循祖训,规范家风;管好自己,感化他人”。
“遵循祖训,规范家风;管好自己,感化他人。”说来容易,做到很难;特别是“管好自己,感化他人”,就难上加难。而先祖子仪公却做到了,还做得很完美。他凡事都从管好自己,管好家庭做起。出了问题,他都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、揽责任、做检点,从而种种矛盾都被他化解,种种人事都被他感化。
子仪公一生,以自身的崇高品德,人格魅力,忠实行为,表率作用,感化他人,感化社会。具体来说,他感化了同僚,感化了朝廷,感化了奸佞,感化了敌人,感化了部下,感化了人民,感化了外族,感化了邦邻。他化险为夷,化敌为友,化干戈为玉帛,化争斗为和谐。他用感化,保住了唐室江山,使国家减少战乱;他用感化,保住了自身富贵寿考,官越做越大;他用感化,保全了儿孙满堂,兴旺发达。
根据唐赵粼《因话录》编演的戏剧《打金枝》,脍炙人口,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戏中情节:汾阳王子仪公七十寿诞之日,朝臣子婿都来祝贺,唯独六子郭暧之妻升平公主自恃金枝玉叶,不肯前去拜寿。出于一片孝道之心,郭暧回宫口出狂言,怒打金枝。子仪公得知,他不去怪罪儿媳妇之不孝,而是罪处儿子之不忠。为防此事造成君臣不和,国家遭难,他立即绑子上殿,向代宗下跪请罪。代宗皇帝深受感动,不仅不对郭暧问罪,还给以加官晋级,使这一恶作剧完美收场。
子仪公这一顾大局,严家教,化解君臣矛盾之举,传播了郭氏家族的良好家风,集中体现了子仪公以和为贵、以国为怀,功高不傲、位显不专,严以律己、宽以待人,仁义礼智、恩爱忍让的的高风亮节。向人们揭示:如果上至国君大臣,下至庶民百姓,朝朝代代,家家户户,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,国事、家事、夫妻事、邻里事,再天大的事,都能像子仪公那样去对待、去处理,国家怎能不盛,家族怎能不兴,邻里怎能不和,夫妻怎能不亲?
因此说,子仪公是“遵循祖训,规范家风;管好自己,感化他人”的好典范,是传承郭氏家风的好榜样。
好家风成就了汾阳王,家风的力量是无穷的。让我们向汾阳王学习,传承好家风,为国做奉献!